文:勾伯明 /加拿大
是邻居一位下岗的女工招呼她一起出去用塑料用品换旧衣物,到附近的郊县集市去卖,说很赚钱,比上班挣得还多。越越终于找到了逃避的借口,和一凡说了一下,一凡把存款拿给她,她就这样下海了。
这个事情很赚钱,一元来钱的塑料盆、塑料桶可以换六件大人衣裤。回来洗洗烫烫到郊县集市上,每件可以卖2、3元钱,利润达六七倍。当然这个活儿也很累,赚的就是辛苦钱。每天早早起来,吃完早点,送走大嫂一家和一凡,越越赶紧蹬上三轮车到远远近近的居民小区换旧衣服。四五点钟回来满满一车旧衣服蹬起来也颇费力气,回到家还要帮助大嫂准备晚饭。一家人吃完晚饭一凡承包了饭后刷碗,照顾小凡洗漱睡觉。越越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就又到邻居家洗、烫换来的旧衣服,准备到郊县集市去卖。
那时,人们的生活刚刚好转,城里马路上开始有了流行款式,人们追逐潮流的爱美意识仿佛一夜间复活了。然而,人们虽然告别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理念,但淘汰下来的旧衣服还是舍不得扔掉,于是用旧衣服换塑料用品在城市小区里就应运而生,而且买卖兴隆。郊县的农民收入增加,羡慕城里人的穿着打扮,买新的太贵还舍不得,于是到集市上买城里人的旧衣服也就趋之若鹜。一年多下来,越越的存折上已经有了可观的数字。她和邻居下岗女工一起,又开始到广州倒腾洋破烂儿。花不多少钱从码头上买一大包洋破烂儿,回到家再分类后到洋货市场上去卖,赶上都是破衣服或内衣裤,就算自己倒霉;赶上一包有一半儿是西装就可以大赚一把,一两件西装就可以赚回打货的成本。只是到广州上货是个十分辛苦又危险的活儿,除了火车拥挤有时没有座位号只能站着之外,有时还会遇到小偷什麽的,所以都是几个男女搭伴一同前往。越越和成家林就是打货搭伴儿认识的。
成家林和越越年龄相仿,都是当年的知青。成家林是在黑龙江插队,成家林的妻子就是一同插队的知青。原以为这辈子回不了城市了,两个人就在知青点结婚了,生活再难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度日好过些。就在他们的儿子出世不久,他们的知青点分到了选调回城指标,可是在农村已经结婚的就不在此例。成家林两口子愁坏了,自己认命了,可孩子不能一辈子呆在这里,于是成家林的妻子提出离婚,当然,离婚是假的暂时的。离婚后成家林选调回城了,因为离婚时两个孩子归成家林抚养,也就随成家林一起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