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红学界赖以证明曹雪芹的证据,主要就来自明义、墨香、弘旿这些“乾隆八”零后们为后人留下的文献。
而“乾隆九”后,更有一位对红学有特殊作用的人物——和珅。
和珅,清乾隆十五年出生,比明义、墨香、弘旿等小七岁。这位后来成为历史上贪官的杰出代表,在“乾隆八”零后们当年畅谈《红楼梦》的时候,用时下流行的话讲,还是一位小鲜肉,才十八岁。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后被嘉庆皇帝赐死。)
有道是,永远不要和年轻人过不去。
二十年后,也就是大约到了乾隆五十四年,和珅早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特别地对金钱财宝没了兴趣。但此时的和珅却唯独对一件事情,格外上心,这便是《红楼梦》!和珅终于认识到了什么样的资产,才更有生命力!
和珅的《紅樓夢》來自哪里呢?
和珅当然是通过自己的管道而得到的。学界一般推测,从其姻亲党羽苏凌阿之手,得到了八十回本《红楼梦》。
蘇凌阿是何人?
他塔拉氏,明绶子(1717-1799)。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乾隆六年(1741)繙译举人。自内阁中书累迁江西广饶九南道。左迁。五十年(1785),自吏部员外郎超擢,历兵、工、户三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出为两江总督。嘉庆二年(1797),授东阁大学士,兼署刑部尚书。和珅诛,休致,守护裕陵。卒。
苏凌阿秘藏石头记的历史,被乾隆时期“数载京华,佣书三馆”的陈镛,在其嘉庆九年(1804)青霞斋刊本《樗散轩丛谈》中记载下来:“(《红楼梦》)巨家兼有之,然皆抄录,无刊本,曩时见者绝少。乾隆五十四年春,苏大司寇家因是书被鼠伤,付琉璃厂书坊抽换装订,坊中人借以抄出,刊版刷印渔利,今天下俱知有《红楼梦》矣。《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原书仅止八十回,余所目击。后四十回乃刊刻时好事者补续。”。
《樗散軒叢談》又是何情况?
“十卷,吴江陈镛兰冈着,卷首有甲子夏五寿潜居士序,称其“数载京华,佣书三馆”。序末有木印“芝园”、“金瑶冈”二方,又有植庵徐乔林《调沁园春》词一阕。卷末有“苏州阊门外桐泾桥西首青霞斋吴刊刻”二行。卷二叶六“红楼梦”条写道:“《牡丹亭》杜丽娘死于梦,《疗妒羹》小青死于妒,二者不外乎情,然皆切己之事也。昨晤江宁桂惠泉,力劝勿看《红楼梦》,余询其故,因述常州臧镛堂言:‘邑有士人贪看《红楼梦》,每到入情处,必掩卷瞑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忽,心血耗尽而死。’又言:‘某姓一女子亦看《红楼梦》,呕血而死。’余曰:此可云隔靴搔痒,替人耽忧者也。然《红楼梦》实才子书也,初不知作者谁何,或言是康熙间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巨家间有之,然皆钞录,无刊本,曩时见者绝少。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春,苏大司寇家因是书被鼠伤,付琉璃厂书坊抽换装订,坊中人借以抄出,刊版刷印渔利,今天下俱知有《红楼梦》矣。《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第原书仅止八十回,余所目击,后四十回乃刊刻时好事者补续,远逊本来,一无足观。近闻更有《续红楼梦》,虽未寓目,亦想当然矣。” ”。
这一文献还透露出令学界吃惊的重要消息:
在乾隆五十四年春之前,陈镛就掌握了,八十回《红楼梦》被京师当朝的高大上们所收藏,而不轻易给人一见的秘密。
至于对《红楼梦》石兄其人,无人知晓,只有猜测说法:“初不知作者谁何,或言是康熙间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 其实到最后,陈镛也还是不知。
不仅陈镛不知,就连和珅,这位文学修养也很贪的特殊人物、《四库全书》总裁官,同样是看得一头雾水。
于是拿着百思不解、千载难逢的《红楼梦》,急匆匆地去求教政治领袖、十全武功的当朝圣上。
乾隆皇帝果然高明一筹,稍微一翻,便慢慢悠悠地给出了结论:
明白了!《红楼梦》是已故大臣明珠家人家事。
这一重要历史情节,可不是戏说。
而是经宋翔凤(1779-1860),被赵烈文(1832—1894)在其《能静居笔记》中,以追记宋翔凤之言的方式而记录了下来:
“谒宋于庭丈( 翔凤) 于葑溪精舍,于翁言:“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其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后遂以此书为珠遗事。”。
学界首先是从蒋瑞藻( 1891—1929) 的《小说考证》,在其转引赵烈文( 1832—1894)《能静居笔记》中的上述叙述中发现的。
由宋翔凤(1779-1860)的历史:
字虞庭,一字于庭,清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嘉庆五年(一八00)擧人,官湖南新寜县知县。生于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死于咸丰十年(一八六0),年八十二岁。宋翔凤是清代今文学家,常州学派的著名学者。他“通训诂名物,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着有论话义和过庭录等二十八种。
我们可知,其消息来源另有出处。
重要的是,尽管红学界后来对明珠及其公子纳兰性德,关于石兄的身份,给予了排除,但乾隆皇帝本人,为红学界指明了石兄的另一个特征—前朝大臣。
乾隆皇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干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