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天津高校的一位大学生在献血时查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2015年3月,学校以“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为理由,将她安排进单人宿舍;2015年4月,这位21岁的姑娘以烧炭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被查出有乙肝,竟然被学校隔离、被同学疏远,说明了两个事实:一是患有乙肝但毫不知情者仍然很多,二是社会普遍对乙肝缺乏认识,而导致了对乙肝的误解及歧视。中国是乙肝大国,有估计13亿中国人中,有九千多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即平均来看最少14个人中便有1个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对于关乙肝的误解,不但贻误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更会产生比疾病更可怕的社会歧视。下面的这些误传,你误信了多少?
误传一:乙肝会通过一起吃饭传染。
正解: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致的肝脏炎症。乙型肝炎病毒主要能在患者的血液、精液和阴道液体内发现,因此主要通过血液(如伤口与伤口接触)、体液(如无防护的性生活)、以及母婴(乙肝妈妈生产)垂直方式传播。唾液虽然是体液的一种,但其病毒含量比血液少千倍甚至万倍。与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是安全的。
误传二:“乙肝大三阳”者比“乙肝小三阳”者病情严重
正解:“大三阳”与“小三阳”只是反映病毒抗原抗体的状况,不能反映肝脏功能或肝脏发炎程度,因此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病毒的标志与肝脏的受损情况不是对等的,比如多年的乙型肝炎患者,若肝脏已结疤硬化,即使血液检测显示E-抗原阴性,E-抗体为阳性,即“小三阳”结果,其肝脏也可能已经被严重损害;相反,即使是“大三阳”,若患者在初感染时发现,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则可以保护肝脏免于严重损伤。
误传三:乙肝会由父母遗传给孩子,所以有乙肝的妈妈不能生小孩。
正解:乙肝病毒携带者妈妈有可能在生产时将病毒传染给婴儿,而不是“遗传”。乙肝准妈妈在怀胎与生小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大可能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这种病毒的垂直传播是以前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 之一;但是在现在,由于乙肝疫苗的使用,这种母婴间乙肝的垂直传播大大减少了。乙肝病毒携带的准妈妈怀孕后期可以接受特别的治疗,预防病毒传播给腹中的胎儿;婴儿出生12小时内,接受乙肝疫苗的第一针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便可预防95%以上的乙肝感染。因此,有乙肝的妈妈是完全可以生小孩子的。乙肝病毒不会由喂母乳来传给新生儿,因此乙肝妈妈也同样可以喂食婴儿母乳。
渥太华“为肝漫步”五公里慈善跑
为了您的肝脏健康动起来!邀朋携友,齐齐参加“为肝漫步”五公里健步/跑步活动,表达您对肝病斗士们的支持!
时间:6月28日星期天,9:00am-1:00pm
地点:Vincent Massey Park
报名费:$20元,包括活动参与、恤衫、小食与奖品。
咨询电话:Gary O’Byrne 1-844-316-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