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荣绘画教室:613-796-0688
文章作者:李清 摄影:Jennifer Zhao
十几年的北美生活,一直平静安逸,今年的秋天会有什么不同?
仲夏的七月,在一次聚会上,朋友偶然说起有一个乔老师很有意思,专业的合唱指挥,为人幽默风趣,平易近人。朋友坚持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合唱团,我虽对音乐一窍不通,但盛情难却,只好从命,抱着去凑热闹的打算。
今年的渥太华夏天,天气出奇的好,不由得让人想走出家门,去尽情享受。带着对夏天的眷恋,我上了几次合唱课,开始学习黄河大合唱的歌曲。合唱班里以女声部为主,可能天下的合唱团都如此吧。只有十几个男声,再分成高音部和低音部,每声部里有时只有几个人出席,即来之,则安之,我倒还能安下心来,认真学歌。我们同一个声部的几个人,认识起来倒也方便,很快便熟识了。黄河大合唱的歌,除了会几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以外,我几乎不会别的,看简谱更是门外汉,全凭跟着教唱歌的严老师一句一句地模仿。这个黄河合唱团其实是由两个渥太华本地的合唱团联合组成的,严老师是另一个团的老师,平时就带着一群老年歌友唱歌。虽然已经年过八十,但他腰板笔直,声音洪亮,能弹会唱,更是风雨无阻,从不迟到。就这样,在严老师和歌友的帮教之下,我终于能够混在人群中间哼唱大部分黄河曲目了,顺利度过扫盲阶段,“划哟,划哟,划哟……我们看见了河岸”。
八月的一个周末,按照约定,乔万钧老师应该从波士顿飞来渥太华授课。我带着一份好奇的心情,要看看朋友万分吹捧的人物,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比预定的时间稍晚一些,跟在去接机的歌友身后,走进来一个中年男人,中等身材,中等体型,衣着整齐,头发一丝不乱。随着大家礼貌性的掌声,乔老师略带倦容的脸上,充满着微笑,认真地环顾了一下大家,仿佛要记住每一张脸。先跟认识的几个人打了个招呼,略停片刻,才又面对大家开口,依旧微笑着,“不好意思,飞机晚点了”。他的音量不大不小,刚好可以听清楚,音调低沉浑厚,听上去很舒服。仔细看看,普通人的长相,没有好莱坞演员式的招牌脸,反倒让我感到亲近一些。一头乌黑的头发,剪吹得非常整齐。举手投足之间,不慌不忙,带着一点艺术家的优雅。面对着几十个陌生人,似乎完全没有紧张感,倒像是经常见面的老朋友。接下来的谈话,更像是朋友之间的闲聊,“我指挥了很多黄河大合唱,场面特别壮观,观众特别激动,激动得嗷嗷叫,掌声没完没了,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到时候你们想不激动都不行……好了,咱们先练练发声。嘘,别说话了……”
随后的几次课,穿插在合唱练习的间隙,乔指导介绍了很多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以及在音乐上的成就。带着对黄河母亲河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一致抗战取得胜利的巨大信心,冼星海7天便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的所有配乐,而70多年后,这组歌依然能够让人激动,并传唱在海峡两岸和海外的华人社区中。10年前的2005年,乔万钧老师就组织并指挥了波士顿地区的黄河大合唱,获得了观众热情的欢迎。经过这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他对黄河大合唱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指挥经验。2014年初,乔指导便开始策划一系列的黄河大合唱演出,不停地奔波在波士顿、费城、华盛顿、渥太华等城市之间,义务组织教授黄河大合唱,并无私传授自己的心得。
这是一个升华的过程,乔指导让我们跳出了机械地把歌谱转变为声音的简单过程,让我们去理解、去表现当年中华民族遭受侵略的痛苦、一致抗战的团结和对最后胜利的信心。音乐只是手段,歌词只是形式,表现出他们背后的精神才是黄河大合唱的最高境界。几次课下来,团里的歌友都觉得获益匪浅,唱出歌来,感觉就是不一样。
这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本着滥竽充数的心思,最怕被老师识破,当面批评。这个乔老师实在有趣,明明一个专业的大指挥,却有一份普通老百姓的心思,从不让人难堪,给我这样的人留足了面子,也只能拼命地努力,坚持唱下去:“……男女老少喜—洋—洋”。
作为乔指导2015年十场黄河大合唱之一,九月二十六日渥太华也要办一场。这将会是什么样子呢……一点激动,一点期待,还有一点担心。
Ottawa Chinese Newspaper 《中华导报》 Canada China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