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早晨,阳光灿烂,Kanata一群华裔老人,不约而同来到Goldridge网球场边的空地,进行晨练。这是一个自由组合的群体,它是由群体中毛遂自荐、能者为师、甘心情愿为大家当义工的人担任群主或领队,这群高龄老人,大多数在七十五岁以上,志趣相同,和谐相处。老人们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每天打拳,舞剑,做操,唱歌,聊天,有时交流种菜经验,生活感悟,把自已的快乐传递出来,大家快乐。所以这个群体叫健康沙龙。
十几年前,以许凤兰老师、张木兰老师为代表的华裔老人,就在这里晨练。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即使下雪天还在坚持,当然是在室内进行。华人服务中心还为老人们找了石头房避风雪。时光荏冉,来来往往的人们不知更换了多少,许凤兰、张木兰等人仍然坚守,天天晨练,真是一颗颗不老松。后来,朱传宾老师带领大家练习“上海十八法”,再打太极拳等各项锻炼。他的热心、全心全意受到大家的欢迎。朱老师因年龄和身体的原因,不能带领大家了,就由多才多艺的姚裕祥老师领头。
姚老师不图名,不图利,心甘情愿为大家锻炼身体当义工。他已八十岁高龄了,但他主动承担群体的组织工作,还当教练。他见大家打拳动作不太准确,就在电视上学一招一势,自己满意后再教大家。在他的带领下,老人们共同努力,打太极拳的水平提高了许多。特别是新来的朋友,不会打拳,他还要进行单独的辅导。当初王老师等几位初来的朋友不会打拳,姚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她们进步很快。以前王老师是一个足不出户的蜗居老太,现在,她每天都来参加晨练,和朋友们在一起,性格也开朗多了,精神状态也很好。还和大家学习功夫扇。姚老师负责管理音响,这是一件麻烦事,每天必须提前来到网球场放音乐。他还教大家唱歌,老人们学打功夫扇,但不会唱歌,他主动写好歌曲,每天挂在树枝上,老人们打完拳后就在他的带领下唱歌。功夫扇的歌曲“卧似一张弓,站似一颗松……”激情飞溅,震撼人心。当然,无论唱歌还是放伴奏乐曲,都在不影响周边居民的原则下进行。网球场被浓密的树林围绕,是天然的隔离带,我们的活动对他人没有干扰。姚老师一丝不苟,全心全意为这个群体服务,大家赞不绝口。
这个群体里,没有固定的教练,能者为师。顾惠民老师看见大家扇子功的动作不准确,更不优美,就主动以身示范。她把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关键都放慢速度展示出来,让大家模仿,学习。为了便于记忆,把功夫扇分段教学,每天教一段,再反复练习,以便巩固。她孜孜不倦,诲人不厌,要求严格,方法灵活多样,态度温和,但不失原则,所以深受老人们的欢迎。老人们动作慢,记忆差,就多次反复练习,她拿出铁杵磨成绣花针的意志和耐心教大家。种豆得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雕细刻的努力,老人们进步很大。她的教学是在快乐中进行,她教得好,老人们舞得欢。在蓝天白云下,功夫扇在绿树丛中飞舞,加上振奋人心的音乐配合,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们互相关心,彼此照顾,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这个不大的群体,人才济济。有运动员、教授、医生、工程师、工人、农民等等各类人才。虽然是退休人员,但有的还可发挥余热,主动当义工,为大家服务。廖医生在国内是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退休了来到渥太华。她不能正式行医,但谁有病痛,只要找到她,她会认真查看病情,以几十年治病的经验,给予恰当的治疗指导或者建议,以缓解病情。她受到许多人赞扬。在群众中声名鹊起。人们互相关心,一人有病,不少人关心,有人诊病,有人介绍小药方,有人问寒向暖。这是一个温暖的集体。还有孰悉农艺的老人给大家交流种花种菜的方法,或者互相赠送花苗,菜种。生活乐趣多种多样。
这是一个快乐和谐的群体,很有凝聚力,吸引力。有的老人迁居较远的地方,哪怕走一个多小时路,也要来这个群体参加晨练,彭姐就是典型代表。问她为什么这么远来晨练?她说和大家在一起很开心,快乐。小吕也是很早骑自行来一起舞剑。她说和大家情谊深厚,家搬走了,心还在这里,和大家在一起。这是质朴而纯真的感情,真令人赞叹!有时有其他族裔的朋友加入我们的队伍,他们也很受老人们的欢迎。大家在一起晨练很愉快。
锻炼身体,互相学习,彼此交流,情谊深厚。
这群华裔老人快乐,健康,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