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种植”经验交流会如约而至。
三月二十八日下午二时至四时,加华文化中心种植组在本中心处(397 Kent St.)举办蔬菜种植经验交流会,为喜爱种植蔬菜的朋友提供经验交流、种子交换的平台。与会者20余人,各自带着疑问或“种子”,前来取“经”,或送“宝”。
会场的条桌上陈列各种“种子”,有冬瓜、苦瓜、丝瓜、青菜、油菜、香菜、芥菜、油豆、角豆、紫蕃笳、小茴香、小红萝卜…… 还有鲜艳貌美的大丽花大棒状块根,总之,名目繁多,各取所需。
种植组组长王砚林先生主持会议,他就近20年渥太华的种植经验,作了总结,印发给“菜友”,是一份很有参考价值的种植宝典。他说:渥太华气候条件限制,无霜期只有120天/年,在自己的庭院内种植要服从大气候,适合种什么品种?喜欢种什么品种?如何提高种植效率?如何改良土壤?等等问题,希望大家展开讨论。
在座的都是“种植爱好者”,组长语音刚落,大家就纷纷议论开了,围绕着:如何育苗?什么时候开始育苗?什么时候开始移栽?苗苗之间多大距离?番茄如何使它长果不长叶?如何充分利用土地种植效率?如何自制肥料?如何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等等问题,各述经验,互相切磋;虚心学习,都有所得!
如何育苗?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必备条件:温度、光照和水分。在座“菜友”心知肚明,基本上掌握了育苗的方法和步骤,有的还在不断探索,解决个中问题。比如:朱传宾先生在移栽苦瓜苗时,经常遇到根断难活的问题,怎么办?去年他在微信中,看到《鸡蛋壳育苗经验》一文介绍,得到启发,采用了蛋壳育苗的方法,取得成功。其不同之处是,苗秧移栽时,蛋壳敲裂,整个蛋壳埋入土中,保护苗根,成活率高,长势劲拔。实践出真知,“菜友”们都在边实践、边探索,掌握更好的方法。
肥料是蔬菜成长的养分,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制,在座“菜友”更看重自制,菜皮、果皮、淘米水、洗肉汤水等等都是制肥的原料。终身从事种植、经验丰富的贾福银先生如是说:自己积肥既可以变废为宝,又可以弥补化肥的不足。在如何使用肥料上,他也很讲究,不同的蔬菜施不同的肥,充分发挥肥料效应,使瓜果质好量多,他说,去年他种了一根苦瓜苗,长了60条苦瓜,条条都在中等以上。张利平女士积肥的手法更为精致,将果、菜等废物用塑料袋一包包地包扎好,待到播种或移栽时埋入土中,既能改良土壤、又为蔬菜增加养分!
庭院面积有限,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座“菜友”都谈了自己的经验,归纳起来为轮种和盆栽两种。从4月下旬开始播种到9、10月下霜为止,先种耐寒蔬菜,待它成熟后,再种豆类…… 张利平女士介绍她的经验:积雪融化时播种小青菜,小青菜可以吃时,便移栽各种苗秧,如豆类、番茄…… 收成后,无霜期结束,再播小青菜子,还能吃到新鲜可口的小青菜。除此之外,她还见缝插针种上蒜、葱之类,整个菜园布置得井井有条,既有景色,又有口福。
“菜友”们兴趣盎然,切磋不休,还议论了不少问题,如:育苗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时间开始移栽?苗苗之间要多大得距离?如何使瓜类长果不长叶?都有答案,个个受益。
近几年来,华人庭院菜园日渐增加,融化在艳丽的大环境之中,惹人喜爱!既能休闲养性、陶冶性情,又经济实惠、满足口福。在此过程中,种植组不断地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参观交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是“功不可没”!
文/一员 2018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