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东,是木匠铺。
李木匠从小家穷,只勉强读完小学,他做木匠完全是无师自通的结果。
十七岁的一天,有一个外乡人给村支书家做家具。李木匠正好辍学在家,便整天跑去村支书家看木匠做活。村支书对这个穷小子很不耐烦,但是小伙子嘴巴甜,又非常勤快,一会儿给木匠师傅倒杯热茶,一会儿又帮着他拉大锯,还不时把纷落如雪的刨花收拾到灶间。见状,村支书便默许他天天造访。
二十多天过去了,村支书的家具做好了。对木匠活计的门道,李木匠也大致明白了一些。于是,他到亲戚家借了几十块钱,跑到城里买了锯子、刨子和凿子等简单的工具。然后,他开始义务给乡亲们修理桌椅板凳,谁家有损坏的农具也放心地找他修理。有人见他费力地拉锯、推刨,忙前忙后很是辛苦,要给他些工钱,都被他一句“我是边做边学习呢,还要什么工钱”婉拒了。
渐渐地,李木匠的手艺精进了不少。他开始上门给人做家具了,什么雕花木床,五斗橱,八仙桌,梳妆台……总之,只要你能描述出来,李木匠都能一毫不差地做出来,而且,做工细致,质量上乘,油漆过后,在阳光沐浴下,散发着木头纹理柔和朴素的光芒,给人以安心的美好。
人们都说,看李木匠工作是一种享受。他看木头的眼神,就像农夫看自己辛苦种出的庄稼,绵绵爱意就像山间清泉一样,在他的眼睛中汩汩流淌;如果遇到一块上好的木头,他更是目光灼灼,那眸子比暗夜里的星辰还要皎洁明亮。他那双粗糙的大手,温柔地抚摸着木头,有时候还竟然把脸颊贴在木头上,喃喃自语。他做起活来,特别忘我,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歪着头痴痴地笑,有时还会吹起快乐的口哨,脸上浮动着梦幻般的光泽,如醉如痴。
李木匠给人做家具不收钱,只为了在东家好吃好喝填饱肚子。后来,李木匠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后,一个漂亮的姑娘跟了他。于是,他在古城东,开起了自己的木匠铺,又重新添置了不少新的工具。
这时,李木匠已经成为闻名古城的木匠了。李木匠出身贫寒,能体谅穷人的不易,要的工钱很便宜,对于一时付不起工钱的穷苦人家,他也同样给做活。缘于此,远远近近的人都来找他做家具。
李木匠脑子活,爱学习,一有空闲就骑一辆叮当作响的自行车去市里的家具店学习新款式,回来之后就仿着给人做。李木匠做的家具美观结实,风格独具,经久耐用,十几年后都光鲜如新。
但几年后,古城悄然兴起了组合家具热。很多人家给子女成家都去市里买组合家具。组合家具款式新颖,价钱也不贵。于是,人们又开始一窝蜂地去买组合家具。
这样,木匠铺便“门前冷落鞍马稀”。李木匠心中很是失落,但是日子还得继续。好在建筑业蓬蓬勃勃地兴起,到处都是盖楼房的。于是,李木匠收拾起木匠家什,随着汹涌的农民工潮也来到了建筑工地上。
李木匠人实在,技术又好,一天收入300块,比在古城做家具强多了。虽然栉风沐雨很是辛苦,但他还是踏踏实实地在工地上干了起来。
一年临近冬天,北方已经是天寒地冻,由于忙着赶工程,李木匠和工人们还忙个不停,以至于他的腿冻麻木了,竟丝毫没有察觉。工地上电锯在空自嗡嗡作响,李木匠走过去准备关掉电源,可是,他刚挪动脚步就一个趔趄摔倒了。旁边的人惊呼:李师傅——李木匠的腿上棉花外卷,白色的棉花已经被鲜血染成红色……
李木匠的腿差一点被锯断,在医院里躺了好几个月。出院之后,他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古城,回到了木匠铺。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天际,也映红了木匠铺前李木匠的脸庞。他的两鬓已经落满霜花,坐在暗影里抽烟,静默,像一幅无声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