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太极拳的流派
太极拳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明朝灭亡后归隐田园、造拳以自娱、兼教授族中子弟而编造的。当年有族例,拳技只在族中相传,不授外姓。到陈家第十四世孙陈长兴(1771-1853年)与第十五世孙陈青萍(1795-1868年)时才有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799-1872年)与武禹襄(1812-1880年)先后到陈家沟拜师学艺,太极拳才外传开来,形成以下五种流派:
(1)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创编。前章已叙述。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老架与新架、大架与小架之分。
(2)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师从陈家第十四世孙陈长兴学得老架,传给他的第三子杨健侯,杨健侯再传给第三子杨澄甫。经过了杨家三代人的改编成为今天广为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杨露禅自小家贫,无以为生。十岁左右卖身到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陈德瑚曾官至翰林院待诏,好观武术。拳师陈长兴晚间常聚族中弟子在陈德瑚家之前厅习武。杨露禅自少聪明伶俐,每晚服侍陈长兴十分殷勤,得到陈长兴的欢心,便收杨为徒,跟随族中弟子学拳。杨露禅经过勤学苦练,深懂拳法的要领,拳技大进,成为陈长兴门徒中的佼佼者。大约在杨四十岁左右,他的主人陈德瑚因病亡故。陈德瑚有一妾郑氏,年龄与杨露禅相若。为防物议,兼避瓜李之嫌,便将杨露禅的卖身契焚烧,遣送杨回乡。杨露禅自陈家沟回到河北永年老家,寄居在陈德瑚开设在永年的太和堂药店,以授拳为生。刚巧陈德瑚开设的太和堂的铺位是租自武禹襄家族。武禹襄有兄弟三人,其兄名澄清,武禹襄又名河清,其弟名汝清,均好习武术,遂求教于杨露禅。后杨露禅到北京去教拳,为了适应保健的要求,改编了陈式大架的套路;他的第三子杨健侯后来又改为中架;到杨健侯传给他的第三子杨澄甫,杨澄甫再做修改,成为今天的杨式太极拳。
(3)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满族人名全佑(1834-1902年)所创编。全佑有子名鉴泉。鉴泉成年后,随汉族取姓吴,名为吴鉴泉。因此这套拳法冠名为吴式太极拳。杨露禅在清朝王宫教拳时,全佑从学。杨露禅去世后,全佑又从学于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全佑传子吴鉴泉与徒弟王茂斋。吴式太极拳的特点是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绵不断,拳式小巧灵活。吴鉴泉在上海开办了鉴泉太极拳社。后来其子吴公仪、吴公藻南来香港广州设馆授徒。吴式太极拳流行于上海、我国南方及东南亚等地。全佑的徒弟王茂斋在北方教拳,著名弟子有杨禹庭。杨禹庭再传弟子,著名的有王培生、李秉慈、翁福麒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