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8年夏天,北京发生大水灾,永定河洪水淹没了京城边上的良乡、大兴,甚至冲毁了卢沟桥。洪水使许多灾民无家可归。灾后,又接连酷暑烈日,水源污染,许多灾民因此腹泻不止。
当时,在此一带有个走街串巷、行医卖药的后生,因手执摇铃而被称为“铃医”。铃医根据多年行医经验,将价格低廉且方便找到的忍冬藤、金樱根、白椿皮等几味药熬成汤药,分发给灾民。
很快,灾民的疫情得到控制。但铃医看到,一墙之隔,天地大不同。同样遭受水灾的官宦大户马员外家,正在朱门内用名贵的檀香木赶制全新的家具。
有一天,一位妇人陪着丈夫来铃医的住处求医。病者是抬滑竿的挑夫,数年前突然胸腹疼痛,只因家中贫困无钱医治,一直拖到现在。铃医给病者诊完脉,沉思片刻,开出一个奇方:以马员外家的檀香木屑,加五片生姜煎汤,每日服用三次。他解释说,病人因常年负重远行、风吹雨淋,寒气郁结得此病症。马员外做家具的那种檀香木入药,正适合理气散寒。果然,病家把讨来的檀香木屑加入生姜煎服,胸腹难以忍受的疼痛病竟痊愈了。
水灾中,马员外家的檀香木屑和挑夫的药汤形成强烈反差,给铃医的心灵造成极大震撼。不仅如此,铃医还看见了一件贪污大案—朝廷拨去的12.5万两赈灾白银,经官吏们层层盘剥,到了灾民手中已不足十分之一。
铃医感叹:济世养生,靠当官的没有把握,只有良医用药才能给众多穷苦百姓带来生存的机会。因此,他奉行“济世养生唯医药”,决心做良医而不为官。铃医的祖上从宁波到北京,已经行医卖药百余年,到他已是第四代。水灾后的第二年,这个名叫乐显扬的铃医用乐家人几辈子摇铃行医存下的家当开了一家小药铺—同仁堂。
正是从此开始,同仁堂开启了中国商业中的一段传奇。
Ottawa Chinese Newspaper 《中华导报》 Canada China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