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玉秋
想起父亲,脑海中总是出现他慈祥的微笑。父亲是八个孩子的父亲,尤其是其中有六个男孩,但是从没见他对哪一个发火或者是打骂。我在家中排行老五,上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三个弟弟,在家中是有了不多,没了不少,如同空气一般,我也知道自己的分量,所以从来没有向父母有过什么出格的要求。
我们那个时代,对父亲还是很怕的,不记得自己坐在父亲怀里,也从没有对他撒过娇。只记得很小时,大概在4到5岁左右,一次和父亲上街,突然下起大雨,爸爸把我背在背上,把他的帽子戴在我的头上,在大雨中,他快步往家里走,这是我记忆中离父亲最近的距离。
父亲年轻时和他的哥哥一起开卡车,搞运输。应该是在满洲国的时候,后来老叔也和他们一起干。那时是大家庭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是满族,生活有很多规矩,对三个儿媳妇要求也很严格。大娘、母亲和老婶在家务上有分工,谁做饭,谁烧水沏茶伺候公公婆婆等,那么一大家子,家务活很多。听母亲讲,大娘有时记忆力不大好,该她做的事常常忘记,母亲只好顶上。而母亲结婚后,几乎两年生一个孩子。自己的孩子要自己照顾,那时老婶尚没有孩子,生活比较轻松。妈妈曾经埋怨过,老婶没有把我们中的一个抱养过去。
大爷领着两个弟弟,常年跑运输。虽然那时开汽车是被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在黑龙江漫长寒冷的冬季,也是很艰苦的。道路不好,万一车出现了故障,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真不知他们是如何应对的,而且出车往往是一人前往。好不容易来到大车店,坐在热炕上,喝一口热酒,暖暖身子,吸一口烟解解乏,这是父亲一辈子的爱好。也是被母亲数落一辈子的诟病。
东北解放后,父亲在克山县运输公司工作,任命为运输队队长,周围围了一帮年轻的徒弟。除了教导他们开车,还要教汽车修理。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领导让父亲带了他的15个徒弟一起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战场。他们的任务是往前线运输武器弹药等补给,他们都是工人,但是到了战场他们就是战士:抗美援朝的中国人们志愿军战士,他们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直接来到战场,开着卡车行驶在从后方到前线的朝鲜土路上。美国的飞机专门在天上巡逻,看到这一排排的运输车,无数炸弹向下投来。刚来几天父亲的一位徒弟的车被炸弹炸中,车毁人亡。战友牺牲后,他们运输队在死亡的边缘继续出车,他们总结出一些经验,朝鲜山多,山洞多,再看到飞机飞来,他们就将车开进山洞躲避炸弹。如果来不及进山洞,就开着车跑,然后突然停下来,土路上的灰尘由于惯性继续前行,美国的炸弹就会落在这团灰尘上。在父亲带领下,他们完成一次次任务,都是拿生命换来的。父亲的事迹曾登载在当时的志愿军报纸上。
战争需要,关键时,老百姓走上了战场,不光需要运输兵,我四姨:我妈妈五叔的女儿,当时是哈尔滨的一名护士,也到了朝鲜,成为一名战地护士。我四舅:我妈妈三叔的儿子成了一名战地记者。为了朝鲜战争中国无数优秀儿女离开了自己的妻儿父母,跨过鸭绿江,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四姨牺牲了,当时她父母还健在,她却永远的留在朝鲜那寒冷的异国的土地里。
父亲走后,克山县运输公司停发了父亲的工资,使我们一家人生活陷入绝境。多少年过去了,那些艰苦的日子,我仍然记忆犹新。我在想,母亲为什么不去找运输公司领导,人是你们派出去的,用生命保家卫国,可是对上前线的战士的妻儿却不管不顾。母亲带着8个孩子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