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贵在全民》系列之四
文 / 刘福琪
统计绝对总数值,加拿大的自行车拥有量绝对排不到世界前几名。如果看人均占有量,我敢肯定,加拿大绝对是冠军。
三岁左右,加拿大的孩子就开始骑车。起初是两个主轮、两个辅轮四轮车,熟练以后,改骑微型、小型自行车。年龄渐长,车身渐高,待到十七八岁人长成,自行车一般都换了四、五辆。你看家家车库里,大小自行车挨挨挤挤,甚至吊半空、挂墙头,鹊占鸠巢,逼得轿车一年四季停在车库外面车位上,风吹雨淋,雪盖冰封。
加拿大有一条法规,骑自行车不戴头盔,会被视为违法。我们老夫妇,第一次骑车就撞到了枪口上,差点遭罚。
那天,从丽都河边自然保护区晨练归来,见一家前院草地边两辆自行车并肩而立。一辆坤车,一辆男车,八成新。每辆车的车座上各贴一纸条,笔划清晰:“Free”(赠送)。我戏噱地朝房屋里根本看不见的主人挥挥手,老“坤”骑坤车,老男骑男车,骑上就走。刚骑百余米,恰被趴在僻静角落捕捉违规目标的警车里的警察发现。当时语言还不行,哑巴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急得抓耳挠腮。亏得车座上纸条尚在,警察明白是刚刚捡到的,口语加手语,叮嘱我们必须买头盔,还幽默地一笑,好像说:“捡头盔可不像捡自行车这么容易。”
每年冰化雪消之后,所有公园的环状小路上,三三两两的孩子个个“人来疯”,大大小小的孩子骑着高高低低的自行车,绿树掩映中,时出时没。阳光明媚处,头盔光闪闪;蒙蒙细雨时,头盔亮晶晶。家长们自顾开心地打滑梯、荡秋千,孩子摔个狗吃屎、鹞子翻身、老头钻被窝,也往往不为所动;有时笑着喊一声:“爬起来,冲!”
渥太华有许多自行车民间组织,名称繁多,五花八门。只要大家时间一致,商量一下钟点和路线,列队成行,说走就走。坐在公交车里,走在人行道上,你经常眼前一亮,神情一振,不自禁啧啧连声。你看到了一长队自行车在自行车道上鱼贯飞驰。加拿大的自行车,车型简洁,油漆明亮,骑着轻便,看着精神。多类多款自行车里,跑车更精神。十几辆异常精神的跑车上,骑车的男女最精神。头盔五颜六色,着装光鲜亮丽,背心短裤紧紧地箍住浑活圆实的肢体,红灯停绿灯行,一路潇洒飞驰。上身俯在把上,双脚转成轮子,轻盈,轻快,如诗,如画。也许几十公里,也许更远。大梁上斜挂水瓶,口渴时边骑边喝,速度不减,越见洒脱。
加拿大的周末和节假日,有隔离带的某些公交车线路,干脆让出一半路面,供人走步、跑步、骑车代步。蜿蜒的“Trail”(音译为“吹欧”,专供走路健身的小径)上,平坦的便道上,宽阔的公交车道上,四望是大步流星的走路人,脚不点地的跑步人,车轮滚滚的骑车人。色彩绚烂的头盔闪着色彩绚烂的光泽,耀人眼目,拨人心弦。有一条规律,约定俗成。凡一家大小骑车健身,无例外,爸爸开路,妈妈垫后,孩子们居中。我家后院外边那一条环湖崎岖的“吹欧”上,每年秋末和春末,都有一、两“家”野雁慢条斯理地散步。规律与人相同:公雁头前行,母雁尾于后,三、四只雁雏行进在被保护的中间位置。舐犊护犊乃天性,人与飞禽走兽,何其相似乃尔?
如同无人不会开汽车一样,加拿大人没有不会骑自行车的,没有人不爱骑自行车。但从未听说加拿大搞过任何规模和级别的自行车比赛。身强体健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