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贵在全民》系列之三
文 / 刘福琪
“中心”二字加引号,专指一种集若干项职能于一身的占地面积颇大的二层建筑物。和加拿大其他大城市一样,渥太华分布着许多“中心”。游泳馆、图书馆、阅览室、演出厅、滑冰场、健身房、快餐店等,都是“中心”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中心”,那“中心”,都是加拿大全民健身的缩影。
我和老妻常来常往的“中心”,座落于渥特贝克街,名字就叫作渥特贝克中心。我们频繁往还,主要目的是去游泳健身、泡热水活络、蒸桑拿发汗。
二楼阔大的健身房我们没进去过,不过每次途经,都能窥视到那么多类型的机械上,那么多男男女女机械地没完没了地重复着本机械设定的动作。总体印象是:快、力、爽、美。宽阔的地毯上,常有若干位体态肥硕臃肿的老年人,在义工的带领下作徒手体操,无论折体、转身、跨步、踢腿,严肃和认真两个词可高度概括。
冰场在一楼,按照“中心”日程表,有时徒手滑冰,有时持竿打球。冰场歇人不歇马,明明亮亮的冰面上,俊男靓女们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有时是初学乍练的少年儿童,大屈腿,深弯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教练或义工,往来驰骋,但见指指点点,不闻说些什么。有时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滑,一个个飘逸潇洒,姿态优雅。一个滑冰场,一幅立体的画,一首动态的诗。我爱看长长的楼道里滑冰人来来往往的身影。头盔、冰靴、滑冰服,一应所需,把老大一个帆布口袋塞得鼓鼓囊囊。有轮子的地上拉,没轮子的肩上背。无论大人与孩子,或弯腰,或倾身,让人联想起河滩上拉船的纤夫,田野里拉犁的农夫,乡间古道上为毛驴拉帮套的车夫。
游泳馆占地面积最广,义工和职员人数最多,前来玩水、游水、跳水的人流量最大。游泳馆内,前端一个椭圆形的浅水池,最深处不过三、四十公分,池里有球状喷水装置。这是专供幼儿玩水的地方。一两位义工或员工陪着众寡不等若干位家长,家长哄着自己的孩子,一个个孩子在浅浅的水里随心所欲,蹒跚行,趔趄爬,喷出的水帘边钻进钻出。天天有胎红未退的幼婴,出生不过七、八天,软软地安卧在妈妈双腿盘成的安乐窝里,任温暖的池水柔柔地咣来荡去。
游泳馆正中,是一个世界标准的游泳池。游泳池设快速、中速、慢速三种泳道和水上操兼初学区四个部分。常有年过米寿(88岁)的老翁老妪在适合自己的泳道里按自己的速度和泳姿来来去去。
馆的另一端为跳水池,水深四、五米,跳台四、五个,最高五、六米,低者二、三米。跳水时间段以外,谁都可以来此作“浪里白条”,作“混江龙”。初学跳水,无论成年人或未成年人,都由员工指导,先在岸上学理论,然后由低而高上跳台。从空中姿势看,“梭鱼”、“虾米”多而“燕子”少。这里不承担培养运动员的任务。
因为24小时大门洞开,平时人多人少不显拥挤。下午放学后、周六和周日、寒假暑假间,整个游泳馆,最佳时间段都属于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从初学游泳到高台跳水,多类培训班红红火火。一拨刚上岸,一拨跳下水。馆内馆外,生机盎然。
水上操天天有,一天一位女教练。教练员在岸边,众学员在水里。两类学员,初见让我惊讶,后来转为钦服。一是隔三差五,时有大腹便便的孕妇,在齐腰深的水里,唯教练马头是瞻,一丝不苟地亦步亦趋。看那腰身,进产院入产房也就是十天半月内的事。一是屡见某些来日无多的老人,休说走路,坐轮椅也由他人推。但是,轮椅推到池畔,两位员工拉过专用小吊车,小心翼翼地将其从轮椅抬上吊车,缓缓转向,缓缓下降。待水过老人胸部,双手扶稳池岸,吊车再小心翼翼地返回岸上。不管教练员做出什么动作,怎样变化节奏,他们的动作只是手拄池岸,按自己的节奏上下其身。已经不会笑了,骨子里依然珍存着顽强的生命力。
临出生仅数日,还在游泳池里泡(隔着妈肚皮);刚出生才几天,就进游泳池里玩(卧在妈腿间);人生之光已黯淡,依然眷恋游泳池(即使池边慢动几次)。这就是加拿大人。
所有“中心”的所有运动项目都按年龄段收费。但加拿大人不重财,不攒钱;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穷也安,却珍视生命,酷爱运动。此“中心”所以门庭若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