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勾伯明 /加拿大
就在越越在文学世界里遨游的时候,学校召集老三届同学开会,传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宣布老三届学生全部到农村去,一个不留城。下乡地方两江一蒙,女子中学下乡地点是内蒙。学校要求一周之内迁户口和粮食关系,动身时间听通知。越越活到十八九岁最远就和妈妈爸爸到过北京,能去内蒙大草原越越想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和那像珍珠一样撒在绿色草原上的羊群,心里也很兴奋。可长这麽大也没离开过妈妈,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心里也不住地嘀咕。再加上爸爸的问题至今没有结论,离开家放心不下妈妈。可不管越越心里想些什麽,动身的日子一到,越越只能带着妈妈准备的行李被褥坐火车,换大卡车,又换乘牛车来到了插队的地方。还好越越和清姐分在一个小队,有个朋友作伴儿心里还算踏实些。
越越他们来的时候正值秋天,绿茸茸的草原,在秋风吹拂中摇摇曳曳,一群群的白羊、三三两两的大黄牛懒洋洋地吃草散步。尤其是远处绿黄色的山坡,山坡上一块一块的庄稼地,庄稼黄黄的;野灌木丛里,一串串的红果子,美不胜收,让孩子们大开眼界。这样的美景,越越过去只在书中看过,虽不如书中描写得那麽美丽,现在自己就置身在其间,忘却了一切烦恼,心里那叫一个兴奋。越越自己坐在草原中间,身边的绿草软软的,柔柔的,香香的。小风吹过,草叶像小猫儿尾巴一样轻轻掠过胳膊,顽皮地抚摸着脸,越越像喝醉了的汉子,眯着眼睛,抬着头,享受着回味着。天都快黑了,越越还沉醉在草的温柔、草的清香里,还是清姐跑来把她叫了回去。到这个队里插队的知青有十一个,四男七女。知青点是新盖的临建房,一明两暗,男女知青各住一间,中间是烧火做饭的地方。白天留一个女生收拾房间做饭,其余知青下地干活。开始新鲜,大家争着抢着上山坡掰玉米割高粱,干了两三天不论男生女生手上磨起了大泡,累得爬不起来,在知青点做饭就成了一种特殊待遇。大家一商量只好做了个表,七个女生一人一天轮流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