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来工作,尽管命运多舛,身如浮萍,但始终视阅读为人生一大乐事,坚持爱看书,看好书。
彼时,经常到图书馆看书,个中原因有二,一是囊中羞涩,买不起更多更好的书籍,二是喜欢那里的阅读氛围,阅览室虽然人多,然而非常安静,耳畔只传来翻动书页的哗哗声和轻轻的脚步声。在此间,攀越书山,泅游文海,充实思想,荡涤灵魂,对文学情有独钟的我来说,无疑是莫大的享受。
当然,更多的时候,待在家里看书,—凡是触手能及的地方,都放着一两本书,饭前饭后读一读,睡前读一读,上卫生间的时候读一读,坐在沙发上发呆的时候读一读,随时随地想读就读,畅享读书的乐趣,夫复何求?
初时阅读,一般只选择中外名著,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以及国外名著《悲惨世界》《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等等。后来,渐渐涉猎现代作家的作品,比如沈从文的小说,冰心的散文,余光中的诗歌等。
再到后来,有关哲理和名人传记类的励志书籍,也纳入我的阅读视野,如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笛卡尔《谈谈方法》,《周恩来传》,《拿破仑》,《丘吉尔》,《罗斯福》等等。阅读不同类别和风格的书籍,如同和不同阅历和学识的哲学家、思想家和历史名人进行心灵对话,假以时日,思维变敏捷了,心胸变开阔变豁达了,可谓受益非浅。
读书的过程,是修心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打坐。不管春夏秋冬,无论白天黑夜,安坐陋室一隅,保持静谧的心境,抛开尘世俗事,一书在手,犹如与久违的挚友晤谈,不亦乐乎?迅即投入书中情节,全身心感受书中主人公的所思、所想、所说、所为,为之喜,为之悲,看到动情处,眼中泛着泪花,看到精彩处,击节叫好,手亦舞之,足亦蹈之,有时忍不住刻意模仿书中主人公说话的语气,抑扬顿挫地念将出来,如表演单口相声。不知不觉中,将大半天时间打发得如白驹过隙,不亦乐乎?
积淀了一定的文学素养之后,尝试着写作、投稿,时有小文见诸全国报刊,偶尔斩获一些全国性的征文大奖。
人生苦短,我将继续饱览群书,让人生更精彩,更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