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赏牡丹[5]
花比云霞艳,
瑶池降天仙。
唯有她富贵,
吉祥洒人间。
注:以下内容均来自百度网。
[5]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赏花是洛阳人民的古老习俗。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倾城观花的盛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洛阳人种花、赏花的热情与日俱增。每年“谷雨”牡丹花开时节,中外游人蜂拥而至,为洛阳的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曾于1959年、1961年、1973年三次陪同外宾访问洛阳,当询问起洛阳牡丹的情况,听说牡丹濒临绝境,周总理很难过。他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赶快抢救。”不久,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在京召开,周恩来总理特意安排工作人员,要在主席台前摆放几盆牡丹,让议会人员瞩目。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督促下,洛阳人民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殷切希望。在三十年中,牡丹由当年的几十株,发展到现在的百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