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红学的产生
于是在学人与乾隆帝的争吵声中,谁都没有料到会有两个改变中国学界命运的重大成果,在不知不觉中就出现了。其中一个就是“红学”的形成。可谓,偶然到必然。
人气从来都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指标,学术也不例外。自乾隆帝提出了明珠家事说后,以后逐渐参与的学人多了,自然看法也多了,满族诗人得舆字硕亭写的《草珠一串》(又名《京都竹枝词》)记载了当时的学界风气:“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然而“红学”一词的正式出现,就目前所知,是到了清代嘉道时期。
晚清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记载:
“曹雪芹所撰《红楼梦》一书,风行久矣,士大夫有习之者,称为“红学”。而嘉道两朝,则以讲求经学为风尚,朱子美尝讪笑之,谓其穿凿附会,曲学阿世也。独嗜说部书。曾寓目者几九百种,尤精熟《红楼梦》。与朋辈闲话,辄及之。一日,有友过访,语之曰:“君何不治经?”朱曰:“予也攻经学,第与世人所治之经不同耳。”友大诧,朱曰:“予经学所少于人者,一画三曲也。”友瞠目。朱曰:“红学耳 ”。
《文艺杂志》1914年第8期均耀《慈竹居零墨》,民国初期上海1918年出版的一本《可发一笑》的笑话集内都有转文或类似记载。
学人考察:“朱子美,即朱昌鼎,松江府华亭县人。约在清道光六年至光绪二十二年在世。据黄文镐为《屯窝诗稿·序》中落款年份推算,朱昌鼎约生于1850年,逝于1898年。一生好读书而轻仕途。二十余岁即成诸生,曾做过十余年地方小官,廉洁奉公,生活清贫。朱昌鼎一生著述颇丰,有《一未居文稿》、《屯窝诗稿》、《憩昙庵词稿》、《词媛姓氏录》等行世。其《词媛姓氏录》署名“云间不羁生”,据著名红学家徐恭时教授考证,“云间不羁生”即华亭朱昌鼎。”。
晚清遗老徐珂(1869 ~1928),原名昌,字仲可,别署中可、仲玉,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清光绪间举人,曾任袁世凯幕僚,未几辞退。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长于文学,善诗词,以《清稗类钞》闻名。
《清稗类钞》:笔记小说,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作者汇辑野史笔记、家藏秘笈、传闻异辞与报刊资料,将清代的朝野轶事遗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类人物事迹,仿照《宋稗类钞》、《明稗类钞》体裁,分门别类,按性质年代,事类相从,编撰成书,共分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余条,约三百万字。
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博采清人之笔记、札记、报章,编辑而成,全书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92类,其中“文学”又有392个细目,再分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等,其中“文字”又分汉文、满文、回文等。共13500余条,300万余言。可为清史之补正。191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分48册。1984年中华书局重印,加上新式标点,分13册。
除《清稗类钞》外,徐珂著述还有《国难稗钞》、《晚清祸乱稗史》、《小自立斋文》、《康居笔记》、《可言》、《岁时景物日咏大全》、《佛说阿弥陀经会要》、《历代白话诗选》、《古今词选集评》、《清词选集评》、《天苏阁丛刊》初集、二集等十馀种,也是为《辞源》编辑之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