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猪笼草,又名捕虫草,这种植物的叶顶端有一个带盖的捕虫袋。为了适应贫瘠的土壤,猪笼草凭借捕虫袋内侧唇瓣蜜腺分泌出的蜜汁去吸引昆虫。一旦掉入陷阱,昆虫就很难从光滑的唇瓣上逃走,大多数猎物因此葬身猪笼草花腹。
由猪笼草底部的腺体所分泌的生物酶能帮助消化猎物,为植物获得养料。然而,并非所有猪笼草到访者都会遭此厄运。角红蟹蛛就是一个例外。
角红蟹蛛行动缓慢,很少主动捕食。它最经常去拜访猪笼草的“陷阱”,然后用蛛丝吊住自己,进入捕虫袋。角红蟹蛛无需编织蜘蛛网,直接以掉入猪笼草捕虫袋内的昆虫为食。当一只蚂蚁掉到猪笼草的捕虫袋时,角红蟹蛛只需等猎物淹死,然后坐收渔翁之利。角红蟹蛛通常不敢招惹活蚂蚁,但在猪笼草的捕虫袋里,它可以开心地看着活蚂蚁折腾成死蚂蚁,然后将其吃掉。
某些食物,例如在捕虫袋底部的蚊子幼虫,看似不易捕捉,然而,角红蟹蛛自有妙招。带着自制的气泡,角红蟹蛛可以潜到猪笼草的底部。一旦捕到猎物,它就借助蛛丝安全返回。
猪笼草就如同角红蟹蛛的便利商店,后者想吃什么有什么。不过有趣的是,角红蟹蛛一般不会抢走捕虫袋里所有的食物。它会将消化的一部分猎物留给宿主,为其提供便捷的养料。角红蟹蛛似乎懂得这个道理:猪笼草要是活不下去,自己也就没了“守株待兔”之地。
聪明的角红蟹蛛,进入陷阱非但不慌,还想方设法在陷阱里谋食;不但谋食成功,还不忘给宿主留一杯羹,便于自己长远发展。角红蟹蛛的活法,是不是很值得我们人类去学习?
Ottawa Chinese Newspaper 《中华导报》 Canada China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