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太极拳的流派
(4)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是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创编。武家兄弟三人:其兄名武澄清、武禹襄又名河清、其弟名武汝清,均好武术,曾师从杨露禅,武禹襄羡慕杨露禅的拳技高妙,为求拳技进一步提高,远赴河南温县陈家沟欲向杨露禅的师傅陈长兴求教。到达河南赵堡镇时,知悉陈长兴已年老多病,便转向陈清萍学习陈式新架。学了一个月,认为已学懂了拳理拳法,便回河北永年。当时他的兄长武澄清任许昌县知县。武澄清从舞阳县一间盐店得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武禹襄阅读后,深入研究,更有所获,便着手在陈式中架中加上自己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研究体会,创编了一套小架太极拳,即今天的武式太极拳。武禹襄还将自己的心得也写了一篇《太极拳论》,并为王宗岳的十三式做了注解。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可以说是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补充。以下是武禹襄的《太极拳论》:
“一举动,周身具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汤,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凸凹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体散乱,其病必须从腰腿求之,上下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
(5)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是河北完县人孙禄堂所创。孙禄堂自幼好习武术,初从李奎垣,后从郭云深学形意拳,又随程延华学八卦拳。经过多年研磨,功夫深厚,在京久负盛名,有活猴孙禄堂之称。民国初年,孙已年逾半百。当年武禹襄之甥李亦畲之徒郝和(1849-1920年,河北永年人)往北京探访亲友,卧病逆旅。孙禄堂为他延医治疗。又以礼迎郝和返家从学太极拳。孙集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术融于一体。它的身法和步法有形意和八卦的特点,进步时其后足必跟,退步时其前足必撤。步法灵活,敏捷紧凑。全套动作在演练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都以开合相接。从开式到收式,各个招式各种动作都相互连贯,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