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思维方式
我们认知偏差总是扭曲了我们发现事实的方式,包括非常常见的基本的统计与记忆错误。自从1950年代有限理性问世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判断力和决策,继而发现了更多的认知偏差。
自欺的错误
从自我欺骗错误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动机都是保护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我们选择性地去看到我们希望看见的东西;我们误导自己去相信自己的一些断言即使它们是错误的。举个例子,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比普通人更聪明更宽容——即便这在统计学上来说是不可能的。正如托马斯奇洛维奇在其书《我们如何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中所说,70%的高中生认为他们在领导能力方面胜过同龄人,只有2%的人认为他们比同龄人的平均领导能力要差。自持过高的意愿并不限制于年轻的学生。一份调查大学教授的研究表明,94%的教授认为他们在工作上表现比他们的同事要好。鉴于广泛的自我欺骗现象,就让我们来看看自己是否能在以下两个自我服务偏见的例子中发现相似的情况:
·确认偏误:验证性偏见指的是一种执于寻找证明自己信念的证据而忽视违背自己所信的真正有关联的信息的情况。这种选择性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改变我们的看法,让它看起来好像我们所看到的验证了一个已建立的决策。奇洛维奇认为,我们之所以对有助于证实自己意见的信息信任有加是因为相比那些不利于自己情形的信心,我们更容易尝试和理解这些有助于自己情形的信息。但是,当我们忽略能对投资智慧提出问题的风险或信息时,确认偏误的结果可以引导我们去找到能证明明智投资的信息。
·自我归因偏差:因为我们希望对自己和自己的决定有良好的感觉,我们倾向于把成功归给自己而把自己失败的外在因素归咎于他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过渡自己的风险下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即便我们设法去保护自尊,过度自信会让我们低估各类风险从而在保险上投资不够充分。由于对自己的偿还能力过于乐观,过度自信也能引诱人相较其他情况下更乐意去借贷;他们也可能在没有看清真正的失败几率的情况下开始做生意。自我归因偏差也阻挡了我们从以往错误中学习的过程,因为我们不将这些错误归咎于自己或者选择与忘记它们。
此时此刻,两个字“小心”似乎挺恰当的。如果认为自己太过聪明而不可能有这些偏差错误也是引诱的,那么设想:就在我们把自己置于平均水平以上的同时,研究也发现我们更容易相信自己比起大部分人而言更不易受影响于一大堆的“判断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