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来临,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带着老娘回一趟老家。
娘进城了好多年,还一直保留着乡下人的好多习惯。
娘出门不喜欢关门。娘说,在乡下,关门闭户的,不吉利。上山砍柴,下地砍菜打个猪草什么的,关什么门嘛,没得人会偷你的东西的。我几十年了都是那样,从来没丢过东西,就连后山的毛狗子都没进屋闹腾过。除非出门十天半月的,关上门,只是让别人知道你出远门了不在家而已。城里头的人家进屋立马关门,出门一步随手把门关的死死的,我不习惯。
娘有上门走邻居的习惯。娘说,对门当户的,就是要经常走走,才显得亲切。邻居不走不热和。大家都挨邻处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时常走走,拉拉家常,天干雨旱有个大灾小病的,你我帮忙搭把手就过去了。乡下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不走动走动,生疏得很。娘进城后,走了两回邻居,都吃了闭门羹,差点被人家认为是不怀好意扫地出门,她老人家就再没走过邻居了,哪怕就是我们家门对着门的那家。闲下来的时候,娘还是喜欢出去走走,走在步行街、大桥上或者滨江路什么的,一个人走走,有点无聊和无奈。
娘爱好下午出去买菜。娘说,乡下的菜,多得很,不要钱的。乡下人家做红白喜事,赶不上趟,随便在那家的菜园子里砍几背,没有听说有好意思要人家的钱的。折耳根、牛菜、血皮菜、菜秧秧什么的,乡下吃都不吃的菜,城里头卖得贵得让人心慌。乡坝头一放眼,几弯几坳的到处都是,那全是栽来喂猪儿的货。城里头上半天的菜更是贵得很,娘爱买下半场要收市了的菜,样子不好看,就是价钱便宜。过日子,就要节约啊。娘也上午去买过一回,折耳根,一小把,五块钱。差点脸都气白了。乡下田边地角到处长着,扯几背都不要你一分钱。进了城,价钱卖得吓人。娘想了半天都没弄懂。
娘最喜欢家里来客人。娘说,家里来客才有喜,客走旺家门嘛。乡下人家,来了客,想着法子多整几个菜,恨不得把自己家里压箱子底儿的东西都摆上桌子。有客进门,变着法子地留着吃饭。灶头上取块腊肉,坝子里抓个土鸡,田里头摸两条鱼,再整几个小菜,就把客人接待了,简单得很。要不就打个蛋,下点面,掐点豌豆尖,轻轻松松就办了。乡下人有客就喜欢在家里摆着酒招待。城里人就爱下馆子,场面到是热闹,总少了点儿家的感觉。
娘还有很多习惯。娘还说什么,只能静静地听着。我知道,娘又想回乡下老家了。每次回去,娘都如释重负轻松了许多,心情放开了许多,脸上总是露着笑。大姐、二姐、幺叔、幺舅,挨家挨户地走走,王大娘、李大嫂、张三婆、刘六姑,东一家西一家地上门坐坐,总有摆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故事,闹不完的欢乐。
记得过年的时候,我说,娘,我们回乡下过年嘛。娘高兴得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觉。过一阵又起来收拾一下衣服,过一阵又起来收拾一下鞋子,过一阵又起来收拾一下背兜,足足忙到了天亮。回城上车那一刻,我看到娘给各位亲朋好友告别的眼神,我知道,娘的幸福不在城里。
带着老娘回老家。在这个秋叶正黄菊花正香的重阳节,叶儿纷纷,果儿满山,乡村迎接着又一次美丽。娘,我们经常回去,会的,一定会的。每一次我都会带上您。因为娘说过,城里的楼房里住久了,接不到地气,老让人心慌。乡间有着点儿泥土味儿菜香味儿粪渣子味儿的地气,总让人心情舒畅。
带着老娘回老家,一路重阳,一路相聚与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