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各位都是父亲生前挚友,主内兄弟和我们的亲属,我代表母亲,弟弟和全家人,衷心感谢各位,为父亲送行并和我们共同分担悲痛。
父亲去年确诊为“红血球再生障碍”加上年事渐高,体力日衰,病情加重,身体消瘦。2012年1月10日住院以后,医生多次建议放弃治疗,我们一再坚持下,父亲与病魔做了最顽强的战斗,直到今年3月22日下午4点48分,心脏停止跳动,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6岁。临终遗言是:平平静静地生活。
先父高嘉,原名高家贺(家庭的家)1926年1月9日生于河南开封,1937年日军侵华,家乡沦陷,奶奶傅仙舫,不愿做亡国奴,带三个孩子历尽千辛万苦逃难到武汉,父亲进宋美龄创办战时难童保育院。先父是一个从小就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9岁开始就在保育院板报上发表儿童诗歌,散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他从难童保育院选入他在重庆市创办的育才学校文学组。并取名陪都重庆“嘉陵江”第一个字“嘉”赐名先父,借以纪念抗战之颠沛艰辛。育才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十几所难童保育院,从中选拔并经过考试对具有某种特长的孩子,从幼年开始进行专业教育培养,如对音乐,美术,戏剧,文学,午蹈等。陶行知是为了民族利益造就人才,他请来了学术泰斗,文学巨擘式人员来校执教,如:文史界的郭沫若,翦伯赞,茅盾,田汉,姚雪垠,美术界的徐悲鸿,汪刃锋,音乐界的贺绿汀(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舞蹈界的戴爱莲,以及诗人艾青等。陶行知在育才学校提倡一专多能教学方针,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选修自己爱好的其他学科,所以父亲在主攻文学的同时对音乐也有幸得到很好的培养。父亲在学习期间,为当时的“左翼”报刊《新华日报》,《香港文汇报》等多家媒体的自由撰稿人,经常发表有关抗日救亡和诗词小品等文章。
先父曾就读于上海华东新闻学院,上海俄文专科学校(即上海外国语学院大学前身),北京外国语学院苏联专家的俄罗斯文学研究班。父亲曾任“上海文化报”记者(后并入上海文汇报),以长篇专访的方式采访过,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当时关押在上海提蓝桥监狱的汪精卫夫人陈璧君,为中国现代史留下了许多资料。50年代初父亲调到“中共中央编译局”马恩列斯著作编译部(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翻译机构)翻译列宁,斯大林的经典文献。父亲还用笔名白蕊,家贺,农夫等翻译多部俄罗斯文学名著和诗歌,如《走向新岸》,《青年进卫军》,《尼泊尔诗集》,以及古希腊名著《荷马史诗》等。他利用自己的音乐知识翻译出版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歌曲集等。后来父亲到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俄罗斯文学翻译,后又因家庭团聚父亲调到安徽合肥师范学院和皖南医学院教书。他教过俄文,英文,外国语言教学法,医用拉丁文,1987年教授离休。由于他知识渊博,语言生动,教学效果好,深得学生们的爱戴,给学生结下了深厚情谊,桃李满天下。我每年回中国访问讲学时常常无意中会在学术交流中碰到父亲的学生,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科主任,汪涛,安徽医科大学副校长,曹云霞。至今远在40多年前的学生,南京的方瑞炘,香港的黄永年等还经常有来往,2009年他回国探亲时,远在香港的黄永年专程到上海看望他。
1990年父亲移民加拿大,他把教育和弘扬中华文化结合起来,组办了“心爱小学”,自己到贫民窟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他用普通话,英语,法语和刚刚才学会的几句广东话向孩子们传授中国语文,教他们读书,领他们齐声唱歌,跳儿童午蹈,不管刮风下雨,隆冬酷暑,他都坐公交车去上课,孩子们深爱这位年迈老师。至今还和这些孩子及家长有来往。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华,父亲和剧作家董淼先生等文学爱好者共同创建了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并任第三届会长,结识了广大文友,并和文友们结下深厚友谊,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致使他历时20年来一直在蒙特利尔和渥太华的中文报刊上不间断地发表文章,并相继出版了《爱满天下》,《乡土情缘》两部文学著作,书中反映了他的生活回忆,满城移民生活以及具有当地风土人情趣事的文章,深得读者好评。
父亲一生经历了无数战乱和动荡。但他心中充满了爱,对这个世界的爱!父亲的一生又是非常幸运的,这是因为在他一生的三个重要阶段,他遇到了三位平凡而伟大的人:第一位是他的慈爱的母亲,我的奶奶傅仙舫,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从未上过学堂,却能自学一遍又一遍通读圣经。奶奶三十岁就开始守寡。把全部的心血和母爱给了她的四个孩子们。她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拼命打工帮工先后供养四个孩子读书。幼年的父亲得到优良的家庭启蒙教育和丰富的母爱。父亲一生争气,孝顺奶奶。奶奶一直和我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1977年逝世。第二位伟人是先父一生敬仰的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先生是我父亲的大恩人和导师。青少年时期的父亲是在陶行知先生本人和其创办的育才学校的教育下成长。其间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并进一步增进个人修养。他身体力行地做到了陶行知先生教诲:“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第三位平凡而伟大的人是我和弟弟高大劲的慈母,左振平。和父亲一样,母亲也是一位大学教授。她和父亲是一对人人皆知的恩爱夫妻。成年时期的父亲生活在爱的家园。他与母亲生活上相互帮助,事业上比翼双飞。母亲对父亲生活上的照顾全心全意,无微不至。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世态炎寒,无论建康病变,定有母亲爱,护在父亲身边。在加拿大,父母和我都早已受洗,生活在主耶稣的大爱之中。
父亲幼年有慈母,青年遇恩师,而立之年结良缘,感谢主耶稣!父亲的一生是幸福的,得到主耶稣的恩典。
父亲是一位基督教徒,他一向秉承基督教义做人,待人,做事。他以基督博爱的胸怀,爱国家,爱人们,爱家庭,他常常朗诵给我们听圣经里“爱是恒久的忍耐”诗篇:
爱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父亲有幸成为一个跨世纪老人,他的经历和中国当时生存环境决定了他只能选择自己特色的生活方式。但他一生积极进取,遇到命运多舛又能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父亲一生问心无愧,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是一个值得后辈永远追念和热爱的好父亲,他永远不会与我们分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会永远地惦念他,直到永远。
纪念逝者最好的方式,就是遵循父亲希望我们那样,平平静静地生活。今后我会更好地照顾好母亲,使她健康长寿,安静祥和地欢度晚年生活。
安息吧!父亲
儿子:高大勇,高大劲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