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知糖尿病,中医治疗更靠谱更有效——医学专家与你谈病痛与健康之特别话题(三)之一
談起糖尿病(diabetes)的治療,當下人人皆知,主流的意見就是嚴格控制飯量、戒食甜品、服降糖藥、打胰島素。患上糖尿病,很多東西忌食、慎食,每日要自查血糖的變化,要服藥或注射胰島素等。既有疾病纏身的苦惱,又少了美食的樂趣,更令人提心吊膽的就是糖尿病併發症很多,諸如併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白內障失明、腦中風癱瘓、腎衰竭尿毒癥、爛腳截肢,儼然成了世上活得很不滋潤的一族。
糖尿病患者數量龐大。據世衛組織報告,糖尿病人數量從1980年的1.08億增加到2014年的4.22億。全球18歲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從1980年的4.7%增加到2014年的8.5%。估計有150萬例死亡與糖尿病直接相關,另有220萬例死亡由高血糖導致。高血糖導致的所有死亡中約有半數發生在70歲之前。世衛組織預測,2030年糖尿病將成為第七位主要死因。
據今年央視報導: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9240萬,其中還有1億人血糖正在升高,是潛在的糖尿病患者。與糖尿病關聯密切的心腦血管病患者超過2億人,占我國每年總死亡數的1/3。高血壓患者超過2億,而且每年會增加1000萬人。
為了推進糖尿病的篩查、確保2型糖尿病(又称成人糖尿病)的早期診斷,同時強調及早治療以減少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於每年的11月14日定為“聯合國糖尿病日”。就是說,世界衛生組織的目標是:糖尿病要早診斷(或叫“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減少嚴重併發症的發生,這為我們防治糖尿病指明了方向。
怎樣才能做到糖尿病早診斷或“早發現”?
現代醫學的早診斷主要做法就是定期健康檢查,及時發現血糖是否升高。還有就是提出可能患糖尿病的預警:如有體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及血尿酸高等,都可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要及早預判為2型糖尿病前期,要及早防治。
中醫認為,不但要早發現,更要早防治。如糖尿病多始於肥胖,逐漸發展為“脾癉(dān)”,脾癉即過食肥甘厚味導致肥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代謝性高血壓等代謝異常綜合征的總稱,核心病機是“中滿內熱”。脾癉是“消渴”病前身,尚未出現三多一少症(多飲、多食、多尿、消瘦),進一步發展就是消渴病了。脾癉的罪魁禍首是“高脂飲食”,造成腸肥、肝肥(脂肪肝)、胰肥(脂肪胰)、心肥(脂肪心),血管裡漂着的油(甘油三酯),產生脂毒性,對胰島β-細胞有損傷,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脂毒性對肝臟、肌肉都有影響,使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及利用降低,產生胰島素抵抗。最終使肝糖原、肌糖原合成受阻,血糖升高。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缺油少肉,有幾個人得糖尿病,很少!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頓頓有肉,煎炸燒烤,肥甘厚味,炒菜多油,營養過剩,不斷製造高血糖大軍,真是觸目驚心啊!運動過少,也是導致糖尿病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還有一個我們容易被忽視的因素,就是在現代技術競爭和快節奏工作中,常有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心理壓力等精神神經失調,可引起胰島素對抗激素,如生長激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糖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會導致血糖升高,誘發或加重糖尿病。
對於上述的“脾癉”系列證,精神神經失調,都是糖尿病早防早治的對象,不能到了“消渴”病階段再着手治療。總之,要“管住嘴,邁開腿,好心情”。待續……
莫愚中醫館: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廣東省名中醫 莫愚 613-3279822 / 613-366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