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玉秋 /渥太华
回到故乡就是好
次日我们乘火车向哈尔滨方向驶去,在中国的版图上,地处东北边陲的黑龙江就象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而哈尔滨就像这只天鹅项下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曾经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了22年,这里的一山一水,这里的一街一楼无不令我梦魂牵绕。望着火车外面一望无际的平原,感到熟悉,感到亲切。看不够的原野,看不够的青山绿水,以及空中飞翔的鸟群。
火车于下午一时左右到了哈尔滨,表妹和她的女儿来接我们。此表妹非彼表妹,这是我三姨的女儿,由于几天后我们一起去五大连池,届时再做介绍。外甥女方方把我们车到我开会的华旗饭店,在圆厅报了到,拿了一些会议的资料,进到我的房间,放下东西,表妹说这旁边就是会展中心,卖什么的都有,我领你去逛一逛吧。这一建议正合我意,于是我们下得楼来,在一楼刚出电梯,看到我的老同事张贵,正要上电梯去看我,这令我很感动。真是到了家了,到处是亲人,到处是朋友、同事。
我们一行人来到外面,旅馆旁就是一个很大的超级市场,门前停着数不清的各种车辆。我们走进超市,里面宽敞无比。由于已过中午,我问表妹母女及张贵要不要吃饭,他们都说刚吃过,于是在一个餐厅里,我给弟弟弟妹点了午餐,因为我晚上有欢迎晚宴,我就不吃了。
安排完,我们余下的四人继续逛商店。都说中国物价上涨,只有亲眼看到才会相信:很普通的一件连衣裙也是上千元,好一点的鞋也是几千元。我只是看着而没有买,这么贵,在渥太华也可以买到,就不用万里迢迢的往回背了。由于没有人买东西,尤其是我没有买东西,我们就回到旅馆了。我们闲聊一会他们相继离开,我则准备欢迎晚宴的穿戴,一切就绪,我就按着会议指示的地方来到宾馆大型餐厅。
晚宴前是由黑龙江省的党委书记杨炳全做欢迎词,他象征性的讲了,高举统一大旗、反分裂、反台独、促进统一力量、促进两岸经贸。然后就是重点、全面、系统地介绍黑龙江省:从它的领土面积,到总人口;从它的原油木材煤炭产量,到它的工业设备,铁路火车的强劲;从它的水利资源到它的粮食产量;从它的大庆精神到它的近百所大专院校……如数家珍。听得我激动万分,心潮澎湃。我看了坐在和我一个桌子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代表,不知他们怎么想?来开“和统会”,黑龙江省委书记做贺词,无论如何,我是特高兴的,因为我是从这里出去的,这里是我的故乡,我当然希望向全世界推出我的家乡了。
吃饭的时候我也特高兴,因为都是家乡菜,我向同桌的人介绍哈尔滨的列巴,香肠,苏泊汤,酸黄瓜,小鸡炖蘑菇,酸菜串肉,猪皮冻,红烧鹿肉,哈尔滨的啤酒等。我对他们自称是他们的“导食”—指导饮食之意。由于我的介绍,我们桌上的菜几乎是被这一桌十人一扫而光,我自己吃得高兴,看到他们爱吃,我更高兴。回到了房间,刚想休息,电话响了,原来是省侨办的张处长来的,说侨办请我们聚聚,我说好吧。
于是我下了楼,张处长在一楼大厅等着,见我下来,把我领到外面一辆出租车前,告诉了司机聚会地点,他说他在等其他人,一会就到,让我们先走。司机把我车到了哪里我也不清楚,别看我对家乡菜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对于我曾经生活了多年的哈尔滨却不认得了,变化太大了,尤其是他们称之为“开发区”的地方,我在时,这里叫香坊区,只有一个小型的飞机场及一个小天鹅宾馆而已。现在这里发展得像一个陌生的地方,内心很是失落。车在车水马龙,霓虹灯闪耀的繁华处停了下来,有人在那里等候,把我让到了楼上一个包间。
省侨办的李主任等在那里,去年秋天我回哈时,已经见过这位李主任了,这次算是见到老朋友了,不一会美国的一位会长。还有北京中央统战部的林旭副部长也来了,加上张少羽处长等,几个人围坐一圈。李主任对大家表示欢迎,及道歉,他说他事先不知道这次会议的召开,因此现在很被动,连农垦局的都设宴欢迎,而省侨办却没有做为。
我心里想,在几周前,我还在加拿大时,我早就把这事电话告诉了张少羽,而且今天到达哈尔滨之前又在长春给他挂了一个电话,看起来他没有向上汇报。但是我又不好揭露此事,因为几年来,我每次来哈尔滨,都是这位张处长接待的,这次他的疏忽,是对我的信息的疏忽,还是工作太忙,我不得而知,又不便表示出来。因为我们刚刚参加完晚宴,因此对桌上的丰盛晚餐,我没有食欲,大家都没太吃东西,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坐着出租车返回饭店,出租车上有林副部长。
夜幕下的中央大街
次日早我进去开会,上午的会议是周铁农做关于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告,午后是分小组讨论。当晚会议安排我们去中央大街步行街去观光,几辆巴士鱼贯而行。很快来到了目的地,被告之集合地点和时间。我是路熟,下了车就向江边方向沿街走去。这已经是晚上了,华灯初上,街市繁荣,路上满是行人。
这条大街是道里区通向江岸的路,是1924年,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萧克,在这条大街上铺上花岗岩制的方石而建成的,据说当时这一块方石的价格就是一个银元,可以说是金子铺成的路。令这条本来泥泞不堪的大街面貌一新,1928年这条大街改名为中央大街,北起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来到这里,没走几步就看到了圣·索非亚教堂,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拜占庭式的建筑,是1907年沙俄为入侵哈尔滨的士兵祈祷用的。现在它是中央大街上的一景,它那砖墙及园顶,充满了古朴沧桑的美,它前面的广场成了哈尔滨市民活动的场所。那里有些人,在乐队的演奏下,在跳交际舞。向北看,很多欧式建筑物闯入眼睑,马迭尔宾馆,是1906年建筑的,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路易十四世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电视剧《悬崖》有些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教育书店是巴洛克式建筑风格。道里秋林建于1919年……在这仅1,400多米的一条街上,就有70多栋不同风格的欧式建筑物,脚踏着这方石路面,看着路旁洋溢着浓郁欧陆风情的建筑,感受到这被称为“东方的莫斯克”的神秘和魅力。
这里已经是人行大街,即不允许车辆通行,你可以轻松地行走在路上,不用担心有车辆通过。说起这些石砖铺就的路面,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当年我是1962年来到哈尔滨上学的,那时哈市有很多的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的车轨,铺设在马路的中间,一个方向有两条轨道,两个方向是四条轨道。在四个轨道中间的间隙,就是用这种方石块铺就的。有轨电车的优点是装的人多,缺点是电车走时咣当咣当地响着,噪音大,加上路面上的石块,显得路面不整齐。
随着改革开放,哈尔滨有轨电车逐渐地被无轨电车所取代,无轨电车的优点是,停车场在马路边,对于要乘车的人比较安全。而且路面是柏油路,看着比较好看。接着就是看着中央大街的石块路不顺眼,车走在上面因为路不平而颠簸,人走在上面也不舒服,(这石块路是为了走马车而铺设的,因为每一块突起的石块,正好是马蹄的里面,不是为人设计的,其形状活象俄式小面包)。因此领导一声令下,就在石块上面铺了沥青。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