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自定进度的6分钟太极步试验首次被使用,这是一种普通的运动,无需专门的设备,有限的指令很容易被病人理解,大量的患者都能成功完成。6分钟太极步试验提供预后信息,但其对用药方面的干预受到了质疑。初步研究表明,冥想运动可能有助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保持健康,但医学界还缺乏一个严格的临床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进行陈式太极拳锻炼的受试者不但较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自身幸福感也大大地得到提升了。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创造出的符合人体结构及大自然运转规律的太极拳是一种温和运动,它利用弧线运动,平衡人体,调整呼吸,集中精力。哈佛大学医学院病人护理、教学和研究附属医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根据年龄和运动强度的不同,打陈式太极消耗1.6到4.6的代谢当量,最大能达到50%到74%的心跳率。
如此看来,陈式太极能成为心力衰竭患者的辅助运动方式,因为它合适的运动量、上上下下的伸展运动和核心的力量,能调整病人对压力的控制,保持心理健康状态,参与这项研究的医疗机构在美国医疗体系中举足轻重。在美国独立教学医院中,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所接受的生物医学研究资金名列第三位,一向被列为美国最好的医院之一,它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医院之一,仅次于麻省总医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均位于波士顿)。
另一项研究则进一步证实了陈式太极拳对于心衰患者的积极作用。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格洛里亚·Y·叶博士、艾伦·P·麦卡锡博士、彼得·M·韦恩博士、林恩·W·史蒂文森博士等组织了一项大型调查,从前文提及的波士顿三家著名医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布莱根妇女医院和麻省总医院随机招募了100名病人,试图查明太极这种中国传统运动作为辅助标准护理方法,对心力衰竭状况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能产生多大影响。这100例门诊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分级为I-III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被随机分配到12周太极拳运动计划组和心脏健康教育计划组做对照。研究参与者平均年龄为67岁,平均基线LVEF为29%,中位NYHA分级为Ⅱ级。多数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86%)和ACE抑制剂(85%)治疗。研究者根据6分钟步行测试和摄氧量峰值来衡量运动能力;使用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问卷(MLHFQ)评估疾病特异质量;使用情绪状态量表预测患者对临床干预反应的情绪状态,并使用心脏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评估患者进行相关运动时的自信心。
陈式太极组患者由有资质的教练指导为期12周、每周2次、每次1小时的群体课,并鼓励患者在家中练习,每周至少3次。对照组患者则每周2次参加职业护师授课的教育课程,并被告知在研究期间不要打太极。结果显示,12周时,与健康教育组患者相比,太极组患者的MLHFQ评分、情绪状态评分(总的情绪障碍、抑郁和活力分量表)以及心脏运动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改善,但血清生物标记物无明显变化,包括B型利钠肽、儿茶酚胺和C反应蛋白。研究分析表明,与单纯接受教育相比,部分患者打太极可显著获益。与单纯接受教育的患者相比,太极组未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有NYHA Ⅱ-Ⅲ级症状以及非缺血性病因HF患者的MLHFQ评分显著改善。另外,太极组基线静息心率较高的患者MLHFQ评分改善更显著,而对照组未见此种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接受学习教育的受试者相比,进行太极拳锻炼的受试者不但较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还自行进行了其他的活动,增加了日常锻炼的次数,而且自身幸福感也大大地得到提升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