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规矩不能成方圆。练太极拳应按规矩练习,一招一式,由大圈到中圈,由中圈到小圈,由低级到中级,由中级到高级,循序渐进。详细解释,可分为三个阶段,拳论中讲:“有招熟而后懂劲,有懂劲而阶级神明”。也就是:招熟-懂劲-神明。
第一阶段练习招熟,也就是练拳架。先将套路中的一招一式学会,反复练习,动作要规范定型,以柔为主,柔中带刚,练习每个动作时,该柔则柔,该刚则刚,尤其在发劲中,要体现快、活、弹、抖,每个发劲动作,必须在放松的基础上,迅速将劲发出,有速度和威力。太极拳第一套路中如:掩手肱拳、青龙出水、当头炮、旋风脚、双摆脚、踢二起、左右蹬腿等动作。套路中的起伏旋转和抓、拿、扔、跌,都要体现蓄而后发、蓄发分明、蓄发相变的境地。初练时不会放松,也松不下来,劲也发不出去,这是必然现象,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化掉人体中原有的僵劲,发劲才能打好。
拳论讲:“节节要松,皮毛要攻,周身贯穿,虚灵在中”。如果没有这段柔中带刚的练习,周身关节不开,也达不到放松,内劲就引不动。这就是陈照丕大师讲的,“初学者,要发扬四猛,猛打、猛冲、猛起、猛落,起作用于伸筋拔骨,以形带气。”这段练习是练手上功夫和脚上功夫,也就是练稍节劲,练习抓拿甩打,蹿蹦跳跃,这是刚的方法,看起来外形张张狂狂,其实没有内劲,这就是外刚内空,是初练太极拳的必经之路。在这段练习中,招招要细心揣摩,承上启下,处处留心,不揣摩就难以了解其中之奥妙,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开不灵,一式为一式,自始至终不能一气贯通。要想得到周身协调,一气呵成,必须千锤百炼,由刚归之于柔,柔又生之于刚,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第二阶段是懂劲的练习。懂劲的练习过程要辨清浊气与清气,浊气下降,清气上升。运用丹田之气,内外结合,以外形引内气,以内气催动外形,气不到形是毅然不动,气到形随气而动。要上虚下实,外柔内刚,连绵贯穿,旋转自如。这个阶段主要是练习肩、肘、胯和发劲。运动不假思索,心到意随,出于自然。明白了沾、连、粘、随、捋、挤、按、采、撂、肘、靠、闪、腾、拿、总和利用活二十一字的用法,要反复演练,练熟练精。达到这段功夫,还不能算成功,只能说形与气结合起来了。不过,在这个阶段如果离开了老师,就可以不走弯路,老师把太极拳的规矩传授给了自己,学人规矩不能学人巧,巧是通过功夫得来的,只有反复的不断练习,功夫纯熟时巧自然产生,这样才能逐渐进入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功夫完全是浑然一体,刚柔相济,太极拳的要求,是由大圈到中圈,中圈到小圈,小圈到无圈,由打人不见形为妙,这层功夫讲的圈是在体内而不在形外。这层功夫形如处女,内如金刚,静如山峦,急如闪电。练拳时柔和自然,交手时如迅雷不及掩耳。运动出于无心,化解出于不觉,心领神会,意到功随,这段功夫实际将一二阶段的功夫融化之后,又上升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外形动作不大,里面力大无穷,变化莫测,人所不知,我独知人。这段功夫是无穷尽的,终身练之不能尽其妙。这三个阶段的功夫是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的,但是练一层功夫,会得一层奥妙。一层进一层,层层妙无穷,若得此中妙,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练拳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练之则有,不练则无。太极拳对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有说不尽写不完的好处。千万不可轻视或半途而废,以免误己终身,悔之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