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荣画室:613 796 0688
今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了10位旅居海外的华人画家去西藏写生,我二姐也有幸其中。二姐去加拿大已有十年,这十年她感觉自己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五十岁以后,她的思乡念旧情结在与日俱增,有时让她寝食难安。为了排遣这种情绪,她特意在她兼任美编的当地华文报纸《中华导报》上开辟了瑞荣画荣宁说“忠林坊的故事”专栏,让我来码文字她来配画。一转眼这个专栏已经坚持了两年多,稿子发了一百多篇,在当地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听说现在当地已有不少忠林坊粉丝,编辑部还经常能接到询问去中国到南京怎样才能找到忠林坊的电话,毫无疑问在当地人心目中忠林坊是南京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和以往不同,这次二姐回来,她很少出门,有时间就陪母亲说话。尽管这两年她在加拿大几乎天天都给母亲打电话,但是这和在母亲身边,拉着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神,听她说话,甚至感受着她的气息还是不一样的。我发现每次二姐和母亲聊天时手里总喜欢拿着笔和纸,边画边聊,也许这是她的职业习惯。有意思的是在说到某一个场景时,她似乎更喜欢画出来给你看,或许她感觉语言很无奈,惟有线条和色彩才能让她在表达上体会到淋漓尽致地畅快。
那一夜她翻来覆去睡不着,说是一闭上眼睛就是母亲在微笑,这个微笑在她脑子里已有很长时间,现在变得越来越有质感,简直呼之欲出,于是在凌晨三点她爬起身拿笔就画,只用了不到两小时就一气呵成。凌晨六点,她通过微信把她的作品传给我。看到作品我脱口而出这是“母亲的微笑”,因为这个微笑我们姐弟太熟悉了,它一直跟随着我们成长,它是欣慰的、信任的、爱怜的、慈祥的。非常奇怪的是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也无论你怀有什么样的心情,更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在母亲的微笑里你总能找到最想要的东西,找到让你感觉踏实、沉稳和无比坚强的感觉。
看着二姐的作品“母亲的微笑”,我也想起了过去的几个场景。
上幼儿园时,每当家长来接,我总是要在人群中寻找“母亲的微笑”,没找到会非常焦急,找到了会兴奋地告诉老师:“我妈来接我了。”
上小学时,我经常闯祸,不是老师家访,就是邻居二报,于是母亲严厉的批评是少不了的,但是在批评的过程中我非常期待“母亲的微笑”,只要看到“母亲的微笑”我就知道这一关算过了。
上中学时,那年高考,最后一门结束时,天下起了倾盆大雨,那时我们平时上学就没有家长接送的习惯,即便是参加高考也是自己去自己回,然而那天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在雨中看到了“母亲的微笑”,她撑着雨伞在雨中慈祥地望着我。
我不得不佩服我二姐的绘画技艺,她的作品“母亲的微笑”竟是如此这般地栩栩如生,它不但引发了我的美好回忆,更唤起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之心。翻开历史的相册,母亲近八十年的人生记录跃然其中,我发现变化的是岁月留下的年轮,不变的是“母亲的微笑”。